Board logo

標題: [轉帖] 龍在中國-中國龍就是恐龍?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雪小雪    時間: 2007-6-12 09:06 AM     標題: 龍在中國-中國龍就是恐龍?

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的是誰?並非 1822 年的洋人,而可能是殷商時期的中國先民。 中國龍可能就是「恐龍」,而且我們的老祖先極可能還見過「活生生」的「恐龍」。將恐龍化石與甲骨文對比,使中國人與恐龍之間的關係,成了有趣的話題。

  「龍」在文字學中是被列入「象形」類文字,而象形字的條件必須「有形可象」,但在 所有象形字中唯獨「龍」字,不像中國傳說中的龍,反而像爬蟲恐龍。小篆中有龍的「遺跡 」,「龍」字的右半偏旁,橫過來看很像是個大爬蟲,宛若恐龍的外形,十分肖似恐龍族群 的霸王龍(暴龍),在甲骨文中也可找出相同的證據。我國文字多以象形創成,三千餘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憑什麼靈感創出此字?

  「霸王龍」又稱「暴龍」,生存年代是六千至七千五百萬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堊紀」後 期,活動的範圍很廣,北美洲及我國的蒙古一帶都有它們的足跡。「霸王龍」約有十五公尺高,八噸多重,有一張巨大有力的大嘴,尖銳的巨齒從二十公分至三十公分不等,它只用兩 隻後腿走路,後腿又粗又壯,前肢較小,而四個腳趾中有三個長著巨大的利爪,足以撕裂任何動物的外皮(除了三角龍的堅軔護甲),它跑得速度很快,凡是被它發現的動物,很少能 逃得出它的魔掌,是當時笨重的食草恐龍最大的剋星,號稱「食肉恐龍之王」,可謂當之無楚A無怪一些怪獸電影的主角都找上了它。

  古老的「龍」字並非專擇霸王龍,鐘鼎文較似三角龍或原角龍,其他甲骨文、漢簡、古文奇字中也可找到龍族的影子,與原物均極肖似,小篆中的「龍」字偏旁有「」與恐龍中 的暴龍十分肖似,同時中國甲骨文中也有「」字。鐘鼎文中也找出了一個「龍」字,彷彿 是「三角龍」或「原角龍」的剪影。

  國人認為和「龍」有關的動物(或龍的後代)有蛇、龜、蜥蜴及鱷魚,而這些動物卻都是爬蟲類,和恐龍貌似。鱷魚古稱「豬婆龍」,以它的形象去推測古代的「龍」結果卻是像恐龍而非「傳說中的龍」。古人說「魚龍變化」,認為龍為魚所變,但根據科學家研究,爬蟲類的恐龍原本是生活在水(海)中的魚類,逐漸演進而成兩棲類及爬蟲類,因而適應了陸地上的生活。

  就以「龍」這個字而言,甲骨文「龍」的本體或在其他字偏旁中所找到的,大約有六十 餘種寫法,而被疑為「龍」字變體的有五十餘種,總數則是一百廿種,相同處是它們都以一 個獨體的象形字來表現。根據故宮張光遠先生的看法,他認為甲骨文所顯示龍的形狀,它應 該是一種巨首、張口、有角、有耳、長身、曲尾、有鱗、無足的動物,而且龍頭與頸身多成九十度狀,和卜辭中所見的蛇形,作頭頸直連的寫法迴異。在一百廿式「龍」字寫法中,有 的省角、有的省耳、有的省鱗,並非每一式都具龍形的所有特徵,這應不奇,原本造字就是 擷取物象的重要特徵而顯之。由於此時文字沒有定型,它們或可省此,或可省彼,只要最大的形體特徵存在,也就不談枝節了。故欲觀殷商人所具全龍的形象,自應從所有的「龍」字 寫法中去索求。

  先民以象形之法造字,必有實物為據。基此旁證考說,「龍」字既為一個獨體的象形字 ,則它必是有形可象,那麼在三千多年前,或者更早的年代,龍當是一種見世的動物,但在 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裡,大家都以親睹目驗為可信,是否這三千多年前的龍,已早在大自然 的競爭中被淘汰,或者也隨著犀牛、大象及孔雀,遷徙到南方的熱帶叢林中去,這就只有耐心等待考古學家或動物學家的最新發掘報告了。由於殷商甲骨金文中所見有關動物的字,大多象形而猶生存迄今,故龍在遠古之世,應非子虛神話之物,也陪Y干年後,我們還有幸發 掘到龍的遺骸化石,以為考定。

因為古代所造之象形字,不論是動、植物與無生物等自然物或者人造物,至今仍然全數可以看到,而且字與物之間的差異也不大,卻唯獨少了「龍」,成了有字無物,因此硬要說古人造這個字時是憑空想像,毫無根據,那麼這種論斷未免太過牽強,何況除了象形字,我們還有會意、指事、形聲、轉注 、假借等造字體例,為何非要「龍」字列入象形字呢?

  由於甲骨文是在清朝末年才發現,而對於「殷墟」(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大規模發 掘更是民國以後的事,而著《說文解字》的雪V,是東漢初年的人(約當西元五五∼一四四 年?),距今接近二千年前,由於未及見到「甲骨文」的發現,大概只看到了小篆,於是就 以傳聞附會之見來詮釋「龍」字,故而在《說文解字》中說道 :「龍,鱗虫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把原本獨體象形 的「龍」字,強說成合體的形聲字,根本就失去了原意,而晚近的兩位國學泰斗黃季剛及林尹先生,則也因襲了雪V的錯說 ,認為「龍」字從「肉」(月),「童省聲」(立),並加了 「」象龍之形,並定名為「雜體」。

  事實上,從「金文」(鐘鼎文)「龍」字的演進中就可看 出;在殷商時「龍」字的金文和甲骨文同為一個獨體的象形字 ,但到了西周晚期,便出現有身、首分寫的「龍」字,至春秋 秦景公時(約西元前五五0年左右)的「秦公簋銘」,再行增 筆,於是後出的小篆,便和原字大有不同了,並成為一個左右合體的字(見圖一):正因為如此,使我們知道了「龍」追個 ─ 24 ─ 字起始之初,絕對是象形字,那麼象形字的定義是「畫成其物,象物之形」。如果「龍」真 的只是神話傳說中虛構想像之物,那麼必然不曾有人見過,又何以能「象其形」呢?可是若 要說「龍」是實存之物,為何不但近世無人見過,更未發現任何實體或骨骼化石的遺跡,而 「龍」這個字又獨獨反常,不同於其他象形字,幾乎完全不像現存於繪畫及雕刻中的龍呢?

  我國的象形文字,不論大小篆,那些代表性的字,如鳥、龜、象、瓜、竹、山、川、日 、月、弓、矢、井都是根據實物簡化的,如此之神似。如果唯獨只有「龍」是想像中的產物 ,而「龍」這個字是附會這無稽的想像而生的,那麼「龍」這個字應該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連小篆都不應該是這樣的字形,因為如用文字來形容龍,那麼中國所謂的「龍」是:「牛鼻 、假插B虎口、鯰鬚、虎牙、鹿角、蛇身、魚鰭、鷹爪、魚鱗、金魚尾」等所組成。

  另據古代留下的繪畫、彫刻考證,戰國以前的龍之造型,較像獸而不像蛇,古龍有蛟, 螭鱷形龍、魚龍、蠶燭龍、蟲龍,黿龍、而龍生螭吻、狴犴、饕餮、睚眥、狻猊、椒圖等等九子,以及山海經的龍首鳥身、鳥首龍身等,多彩多姿,種類繁多,可見古人已知恐龍是族繁不及備載,而非明清留傳的五爪金龍一種。

  史載,春秋時期會稽山挖到一大堆巨獸骨骼,難以車載,有人去請教萬事通孔夫子,孔老答稱是「防風氏」之骨,這是幫禹治水之龍,因開會遲到被禹斬殺埋在該處。孔老夫子絕非亂誘局,他何以見骨知龍,應是有趣的「考古題」!

  古代當然也可能會尋獲恐龍化石,但依當時的科技常識,不太可能拼湊完整,而漢文帝改元黃龍,改年號並非小事!若非皇帝親見或有可靠證據,必不會輕舉妄動,從這兩項因素 推敲,也可推測古人必是見過恐龍。

  民國七十四年四月在臺南市舉辦的「恐龍世界」大展中,筆者又發現一塊「引螈」頭骨化石,此物是生活在古生代末期的兩棲類,與恐龍有共同的祖先,但是頭骨卻像商周銅器上 的「饕餮紋」、「蟠龍紋」頭部,在在顯示出不尋常的「巧合」。

  英國尼斯湖中曾出現水怪,經科學家用聲納探測並紀錄繪圖後,推測很可能是恐龍類的 「蛇頭龍」或「薄板龍」。鑑今知古,可以大膽推論:中國老祖宗也見過恐龍殘族,或是恐 龍並非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絕種,應在晚近才絕跡,也或酗什篨史不祇五千年,可能還可上 推數十百倍,因此才「寫」得出、「畫」得出龍形。

  民國十年,俄人在黑龍江一帶盜採「滿洲龍」化石,此後各國相繼組團到我國採探,北 伐成市寣A我國也自行挖掘研究,成果豐碩,目前世界已知的五百多種恐龍化石,在我國有 一百餘種,從這項根據亦可顯示中國確是「龍的傳人」。

  甲骨文中「龍」字造形與各種恐龍形狀的比對,從一百廿個「龍」字的正體與變體字中,找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二種寫法(見圖二),其中第一種寫法,相信對恐龍形象略略熟悉的讀 者,大概一眼就可看出它的確很像一隻活生生 的肉食性大恐龍,如果和附圖的霸王龍相比 較,就將發現這個甲骨文的龍字簡直就是霸王龍的簡筆畫,而且相當傳神,同時最重要的一 點,就是這個甲骨文的「龍」字完全不像我們 現今在圖畫或雕刻物中所常見的龍形。

  仔細的去看,它有一個大頭,一張大嘴,身軀和尾巴 各佔二分之一,而又有前肢和後肢,當然這絕不可能是一前一後各一隻腳,而應該是各有一 對,必然是古人在造字時為方便書寫,以及側視角度的關係,而省略成這樣的。如果注意一下它的造形比例,將發現它的頭是相當大的,同時身軀及尾巴也相當肥胖,完全不似傳說中常見的五爪金龍那種細長似蛇或鰻魚的體形。而這個甲骨文「龍」字的尾巴驟然變細,也十分肖似恐龍尾部的特徵。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比例及造型可說與恐龍來做比對時,已接近完 美而少有差異,至於那條靈活的尾巴更說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的老祖宗所見到的「龍」(恐龍)絕對是活物,而不可能只是一堆偶然被發掘出來,零零星星的骨骼化石而已。

  因為即使科學發達的今日,對動物分類、動物體結構已 經相當了解,又有各種儀器的協助下,拼湊出 一具完整的新品種恐龍的骨骼,也非易事,何況古人呢?更加上迄今仍未發現過一具連皮帶骨完完整整的恐龍化石,恐龍的外型完全是根 據拼湊出來的化石骨架,以精密的動物結構學 逐一將皮肉添加上去,才能塑造出類似原貌的恐龍模型,因此我們很難相信古人也能有如此 進步的觀念及方法。但是,古人在造字時竟然 造了這樣一個千古之謎的「龍」字,如此的肖 似恐龍,使我們找不出可以解釋的理由,認定 這「純屬巧合」,也不得不相信古人真的是見過活生生的恐能,當然,如果這樣的論斷成立的話,那恐怕只有二種可能:

  一、恐龍的滅絕並非一般推論的六千五百萬年前,而是更為晚近,當然筆者也不敢妄自將 它拉至三千七百年前的商朝,更不敢將中國歷史推演到六千五百萬年前,只認為或?中國的歷史恐怕比我們認為的五千年還要更長一些。

  二、恐龍的滅絕雖然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但那只是指大部分的恐龍,而仍有小部分殘存 到我們老祖宗懂得造字的年代或更為晚近的世代中,而以「活化石」的方式出現。

  至於第二個甲骨文的「龍」字和前一個相去不遠,不需做太多的解說,只要看一下造型 和假設的字體演進過程,或釣禱D純屬筆者一廂情願的想像,而多少有些合理的成份在。( 見圖四)所以,在此特別取了幾個特殊的甲骨「龍」字與恐龍圖形相比較,肖似與否,謹供 參考。(見圖五) 此外,在甲骨文中,「龍」字的異體字出奇的多,而且往往各自成型,完全不一樣。這 個疑問是否正表示著商代的「龍」並不止於一種,而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龍?或甚至比甲骨 文更早的「圖象文字」中就存在著各種造型不同的龍?那麼在三、四千年前,中國老祖先對 龍的看法並不局限在現今蛇形的五爪金龍一種而已,似乎與恐龍一樣是「族繁不及備載」的 才對!




歡迎光臨 蘋果論壇 (http://bbs.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