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金字塔建築之謎與數據之謎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雪小雪    時間: 2007-5-3 09:47 AM     標題: 金字塔建築之謎與數據之謎

建築之謎

  據說:金字塔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是歷史上的第一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伊姆‥荷太普.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時代太遠太遠﹐引起了我們理所當然的驚訝和懷疑。

  把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平整成為52900平方米的塔基﹐是相當困難的﹐他們在沒有水平儀﹐沒有動力設備﹐沒有現代化測量手段的情況下﹐完成了塔基的勘測和施工。它的四條底邊相差不到20厘米﹐誤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東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僅l.27厘米﹐誤差率不到萬分之…﹐它的東西軸和南北鼓漱O位誤差﹐也不超過5弧秒﹐他們沒有“尺”﹐僅會用胳臂作丈量單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約等於155公尺)﹐怎麼能把塔建得這樣精確?真叫人大惑不解﹗

  為了確保金字塔萬古長存設計者還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顆鐵釘﹐因為﹐木質易腐﹐鐵質易鏽﹐都是堅固的隱患。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卻拼合得天衣無縫﹐甚至連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

  怎樣把石塊一層層壘上去﹐更是一個引人猜想的神秘課題。

  有人說是運用一種木制船形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將巨石逐步舉高﹐一層一層壘砌而成。但是﹐能吊起幾噸﹐幾十噸﹐乃至l00多噸的支架、繩索從何而來?

  有人說是運用填沙法﹐沿著塔基填沙。沙圍隨著塔基昇高﹐充當腳子袈﹐塔成之後﹐清除沙子。

  現在﹐讓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

  埃及金寧塔是一個下方上尖的方錐體﹐高l46米。塔基呈正方形﹐邊長230米﹐問:它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在它的外圍圍上沙子﹐形成一個可以運送石塊的斜坡﹐斜坡的角度為30或25度﹐那麼﹐它的底邊將各是多少米?設:它們的高度也是146米﹐各需多少方沙子? 這樣多的沙子從哪裡來?而且﹐先填後毀運輸量還要增加一倍。

  有人說是運用填鹽法﹐方法同上﹐用後﹐只需用水將之溶解﹐無需搬走﹐但是﹐這麼多的鹽比沙于更不易得。何況﹐一揚暴雨﹐就會溶掉整個鹽坡。

  有人認為是運用尼羅河泥磚砌成盤旋斜道﹐逐層止升﹐其結果與沙坡相近﹐只是﹐泥磚比沙子更不容易取得罷了。塔北距地面13米處有一個入口﹐從公元9世紀開始﹐盜墓者、探險者、攷察者接踵而來﹐然而﹐它的塔內結構仍然是個謎。塔內有迷宮一般的通道和幕室。牆璧光滑﹐飾有浮雕。通道有整齊的台階﹐脈絡一樣地向墓室延仲﹐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墓室另有通氣孔通到塔外。據說死者的“靈魂”可以從這些小孔裡自由出人。奇怪的是﹐這兩條氣孔﹐一條對准天龍座(永生)﹐一條對准獵戶座(復活)。大概是靈魂飛升的處所。這樣的墓室己發現三個﹐而考古學家認為﹐至少還有4個未被發現﹐這洋精巧的設計和構思﹐4000年前的古人能完成嗎?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無論哪座陵墓﹐都沒有用火把之類的東西來照明的痕跡﹐考古學家動用現代化的儀器﹐分析了積存4600年之久的灰塵﹐沒有找到炱﹐也沒有找到刮掉煙炱的蛛絲馬跡。要知道﹐這些儀器可以分析每一粒灰塵中的百萬分之一的化學成份。那麼﹐他們雕飾浮雕、清掃墓室、或者搬人同王屍體﹐決不可能在黑暗中進行﹐他們使用了什麼照明手段呢?我們至今尚末發現。

數據之謎

  7幾個數字所顯示的精確的等式﹐使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5億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積
等式四(金字塔)底週長:塔高=圓圍:半徑
等式五:(金字塔)底週長x2=赤道的時分度
等式六:(金字塔)底週長÷(塔高×2)=圓週率(Π=.3.l4l59)

  誰能相信﹐這一系列的數據﹐僅僅是偶然的巧合?

  還有:延長在底面中央的縱平分線﹐就是地球的子平線﹐這條線正好把地球的大陸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兩半。還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於地球各大陸引力中心。

  還有﹐大金字塔的尺寸與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極其相似。因此﹐有人推斷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經計算出了地球的扁率。

  還有﹐地球兩極的軸心位置每天都有變化﹐但是﹐經過25827年的週期﹐它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對角線之和﹐正好是25826.6這個奇怪的數字。

  人們知道:在金字塔建成l000年以後﹐才出現畢達哥斯拉定律;3000年後﹐祖沖之才把圓週率算到如此精確的程度﹐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有比較精確的計算;在金字塔建成4000年後﹐哥倫布才發現“美洲”﹐人們對世界的海陸分佈才有初步的了解;在金字塔建成將近500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能測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然而﹐4500年前的古人。怎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歡迎光臨 蘋果論壇 (http://bbs.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