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轉帖] 千年之謎輝煌揭曉——雷峰塔地宮開啟始末(下)

此次地宮開掘最大的意外是發現地宮內已經進水。根据地宮內情況看,當時的進水還不少,使得內里的文物尤其是木質器都飄离原位,并有不少已互相脫离并損坏,而且正當中的鐵匣子也已生鏽。
●進水之災

大公報21日報道,不僅如此,水還明顯毀坏了地宮里的紙質品。在出土的銅鏡背面,發現黏有一張碎紙,上有墨跡,估計是寫著建塔原因、建塔情況、和地宮內供奉法器的名目和數量。由於淤泥堆積,地宮被水浸泡,許多文物都鏽在一起。考古隊只得在地宮西南側磚壁打開了一條切面,將地宮的一面磚牆拆除,所有拆下的磚都要經過貼標簽后登記,以便今后恢复。經過十多個小時,在仔細清理完切面的淤泥后,考古人員才真正將鐵函提出。

正是因為如此麻煩,有媒体說雷峰塔地宮是豆腐渣工程!這「時髦」的說法受到了專家的反對。雷峰塔遺址考古隊隊長黎毓馨表示,考古隊對雷峰塔遺址已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發掘,許多証据可以証明,1000多年前的古人對雷峰塔地宮的修筑是非常規范和認真的。地宮發掘完成后,他們發現,地宮上部有2.6米厚度的「防水層」,其中1.3米為堅實的夯土,1.3米為排列緊密的青磚,磚与磚間由石灰黏結;地宮四周也是同樣厚度的青磚層,至於夯土層,考古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它的最外緣。而宁波的天封塔地宮根本沒有這樣的青磚層,只是由石板相圍而成。因此,雷峰塔地宮的修筑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是很嚴謹的,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古人。至於為何會浸水,黎毓馨說,這可能是地宮剛剛修筑完,就遭遇了古人無法預測的暴雨天气,又缺乏必要的防雨設備,導致低凹處的地宮口大量積水,滲透到了地宮。這与地宮本身質量無關。

黎毓馨還透露道,雷峰塔地宮只經歷了一次浸水。因為他發現,地宮浸水后的退水過程是非常緩慢的,退水的水跡線一層層非常清晰,如果多次浸水就不可能有這麼規則的水跡線。這也反証了地宮的修筑質量。

李裕群研究員認為,地宮的修筑質量沒有問題。他說,從發掘情況看,地宮大理石蓋板由於時間或外部的作用產生了裂痕,雷峰塔遭火燒或倒塌后,水通過這些裂痕滲透到地宮中。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從蓋板裂痕中發現水跡。曹錦?膍s員也贊同雷峰塔倒塌后導致了地宮滲水一說,他表示,不管是何种原因導致滲水,都不能說雷峰塔地宮是「豆腐渣工程」。

●鎮宮之寶

地宮開啟后,其中的鎮宮之寶——重150多公斤的鐵函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熱點。和鐵函一樣神秘的是開啟工作,為了等待雷峰塔鐵函的開啟,不少記者在浙江省博物館門口苦苦等了15個小時。

由於文物開啟不能有太多人在場,因此媒体被拒之門外。只有考古隊員鄭嘉勵記錄了3月14日晚上7點鐘開始的開啟鐵函工作:

「19:42,在曹錦炎所長、陳元甫副所長的協調指揮下,黎毓馨、沈岳明、孫國平和我憋住一口气,將罩在鐵函底板上的蓋子垂直往上提,平移到一旁。開啟還算順利,沒有人們想像中的困難。千呼万喚中的鐵函終於打開了,只見一金涂塔奪目而入。

「地宮早年肯定進水了,因為舍利塔底部水鏽斑斑,而上半身光彩依然,完好如新,錢倜當年所見應該就是這樣的。漂亮啊,透過塔身鏤孔,清晰可見塔內盛有金質容器……

「我們開始端詳、清理鐵函內的每個細節,精美的文物站在我們面前,紋絲不動,只有生活在函底的無名小虫,怕是受了惊嚇,慌不擇路。

「清理完舍利塔,塔下是一銀盒,大概是為了節省空間或讓塔站得穩當,盒蓋反扣在盒子上,以至於一開始還以為是造型奇特的香爐与盤子套疊在一起,直到將蓋子反轉過來,為精美的紋飾嘖嘖贊嘆的同時,才恍然大悟。盒內還有一汪渾水,地宮早年進水頓成鐵案。

「盒子四周環繞一皮帶。有机質文物最難清理,趙丰老師花了很多時間,才總算取了出來;另一邊文物保護專家,也正用清水小心擦拭新鮮出爐的兩件銀器,在專家靈巧的雙手中,寶塔、盒子面貌煥然一新,而那一盆可怜的清水卻成了渾沌世界。那時,我還跑到庫房外將臟水倒掉,看見遠處仍有記者守候。」

●文物之精

3月15日上午10時,文物專家向記者展示了函中最珍貴的文物——金涂塔。專家介紹:這尊精美的佛塔,塔体呈銀色,略帶水鏽,通高35厘米;方形底座邊長12.6厘米;方形塔身邊長12厘米,四面裝飾的淺浮雕講述的是佛祖傳經的故事;塔身四角有四根山花蕉葉,塔身正中矗立飾有忍冬、連珠紋樣的五重相輪。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曹錦炎說,金涂塔大多以銅鐵為材質,像這樣保存完好的純銀質金涂塔,在考古發現中十分罕見,代表吳越國最高的工藝水平。從塔身鏤空處可見到塔內盛有金質容器,專家稱,由於金質容器是被完整地焊封在金涂塔塔身內的,出於對文物的保護,考古隊將不打算打開金涂塔。考古人員只是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獻分析,這應該就是金棺,金棺內應是吳越王錢倜供奉的佛螺髻發無疑。

雷峰塔地宮另外一個珍貴文物就是龍紋佛像,這座青銅佛像直接放置在地宮中,四面有銅鏡圍護,最特別的是佛祖所坐的蓮花和底座之間還盤升著一條龍,這在佛像中极其罕見。著名考古學家徐苹芳先生興奮地稱,「龍是中國本土文化的象徵,佛教是外來文化。具有龍紋的佛像,這尊佛像的出土代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反映了佛教的歷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這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見的。」

在雷峰塔地宮中發現了最多的是銅錢,從3月11日,雷峰塔地宮蓋板上壓著的巨石被緩緩起吊開始,蓋板上的黃土里,就發現了大量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年號,公元713-741年)的開元通寶錢幣。在地宮中的鐵函被提起移位后,人們又發現鐵函底下竟是密密麻麻的一層層銅錢,估計數量近2000枚。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苹芳說,在雷峰塔地宮發掘出如此多的錢幣,這在國內古建筑工程的發掘中屬第一次。在中國古代建筑物里放上二三枚古錢幣是有的,但沒有像這次這麼多。他估計錢幣是1000多年前的工匠投放的,也有可能是建造中的某种儀式。

最讓人感到神秘的是一個藍色玻璃瓶,它是鐵函中6件文物之一,呈葫蘆狀,藍色透明,与如今的玻璃器皿十分相似。但是它是一千多年前古人放入鐵函中,慎重地埋入地下,究竟如何制成,有何含義?

日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錦炎証實說,舍利函中出土的小瓶确實是玻璃瓶,且确系中國的古人制作。這個玻璃瓶并非國外傳入的玻璃制品,當然与現在所用的玻璃也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是中國古代特有的、采用特殊工藝制作出來的鉛玻璃。他說,這种玻璃制品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但是由於制作工藝十分复雜,因此數量极少。在信奉佛教的唐朝和吳越王國,它僅被王室用來作為供奉佛祖的宗教用品,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他指出,這個小小的玻璃瓶同樣是國寶級文物,它從一個側面証明了一千多年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保護之策挖掘地宮時,不少專家最關注也最擔心的問題是:憑借現有的技術手段,文物出土离開地宮后能否妥善保護好。地宮中通常會有的珍貴文物,如瓷器、青銅器等,本身保護難度就很大,其中的有机質文物,如紙張、絲織品、木器、竹簡等,一接触外界空气更容易發生碳化,造成的損失難以彌補。

上海博物館的祝洪范研究員是青銅器研究和保護的專家,他說雷峰塔出土多件青銅器,文物長時間埋在潮濕、缺氧的地下,已适應那种特殊的環境,并達到一定的平衡。一旦出土,環境改變了,這种平衡被打破,一些有机質會很快地乾燥,青銅器則會起翹或產生粉狀鏽。所以在地宮發掘過程中,青銅器物一出土,就被放入專用的保濕容器內,此后的研究也會一直在溫度濕度條件适宜的場所進行。

雖然地宮沒有盜掘跡象,但早年曾進過水,其密閉程度無法与一些古墓葬相比。地宮內文物遭水浸泡,不僅位置移動,青銅器物表面鏽跡斑斑,有的還粘連在一起,鐵函更是深陷淤泥之中。至於有机質文物,多已腐爛,有的還留有殘片。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告訴記者,地宮的發掘進一步証明了吳越文化丰富的內涵,使雷峰塔的重建更具緊迫性;同時証明采用清華大學的設計方案在遺址上重建雷峰塔,是可行、科學的。而地宮進水的情況表明,如果沒有全封閉的保護條件,遺址很難保存下去,而清華大學提出的方案,是將遺址作為塔的全封閉地下層處理,這更利於遺址的保護。
時間能治療一切傷痛,其實是錯的。
有些傷痛時間過再久,也無法治癒。
因傷痛不在自己身上,說的很容易。

到底有沒有白蛇娘娘呀
好好奇呀
還是金棺裡就是放白蛇呀

TOP

雷峰塔,
那是否封印的魔物,
早已經逃離了??
還是因為考古而破了禁制..
人本存世,以期精采,
後因穢思,沾染功利,
目光淺短,毒戮地球,
世紀末世,環境崩毀。

難得人生幾糊塗,
不趁今朝何時樂?

亂世當中,何以為生?
亂世之下,滅之以何?

TOP

返回列表